今年刚毕业的王怡方在找工作时面临一个问题:该不该把新创团队的任务栏入考虑?例如做出一个实用的app、一则好新闻、协助推广在地的特色农产品等,比起一般的大公司,这些新创团队的工作内容似乎更「热血」和有意义。不过这些热血工作,未来的不确定性也令人犹豫是不是该加入……
到底刚毕业适合追求自我实现、加入新创团队吗?
本来还在念电影硕士的黄映洁(25岁),因为帮忙朋友的创业团队拍摄影片、提供简报方面的咨询,协助团队获得物联网竞赛冠军,团队创业后她也受邀加入,担任Alchema营运长。
加入团队,其实最大的疑虑就是公司的前景。不过黄映洁从团队草创就看着伙伴们成长,而且不论创业的结果如何,她也认为过程中必定会学到很多受用的经验;再加上自己心中的理想,让她决定暂时放下学业、全心投入,看看自己在创业这条路上能走到哪里。「伸手摘星,不会脏了你的手;创业失败,损失的顶多是时间,但经验和回忆却是无价。」她这么说。
银濎科技产品总监陈文杰(42岁)提到,目前台湾的公司对创新普遍保守,纵使有创新点子,在短期获利不明的情况下,公司执行的意愿不足,因而导致不甘于现状的人想转换跑道;不同于年轻人说冲就冲的大胆尝试,他认为30-40岁想投入新创团队的人,许多是认同团队的创意理念,于是加入团队一同来开创新契机,而这个年纪的人才,对新创团队的价值在于职场中累积的经验和技能,例如:业务的拓展、财务的管理、公司的营运等,皆是新团队的最佳助力。
不过在30-40岁的阶段通常会有经济或家庭的责任,对于是否投入新创团队需要更周延的考虑,因此可能会先从「帮忙」或「顾问」性质开始参与团队的运作。陈文杰分享自己加入新团队的经验,开始是利用自己的下班时间,每周花两三个晚上到团队里,参与产品与服务的开发,和建构获利模式等讨论,用半年多的时间来了解并协助团队、同时也评估自己可否在团队中持续的贡献,在确定双方理念契合,且可以长期合作后才正式加入团队。
针对这个主题还访问了许多人,但归纳大家的重点其实很一致,那就是先「评估自己」。
加入新创就像一场赌注,没有跳下去之前,你不会知道到底是赢是输。要一点一点下注,还是干脆来场豪赌,都取决于你手中的筹码。
如果还年轻,经济压力又不是太大,就像黄映洁所说,值得做一些更有意义和挑战的事,赌他一把;如果需要取舍的成本比较大,但仍不想放弃理想,也可以学陈文杰一步一步了解和评估,有比较高的把握再来投入。
毕竟,没有稳赢的赌博;但不下注,你就没有机会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