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本工作做好之后(延伸阅读:广告OUT! 如何用内容营销建立品牌忠实粉丝 (上)),就可以开始着手让忠实粉丝成为买家的过程或粉丝专页!
如果你只是默默地开张了自己的粉丝专页或部落格,除非你有非常宽广的人脉关系和人际网络,否则怎么会有人光顾咧?
因此,在这个阶段,为了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最快的粉丝成长和高触击率你可以采取以下两个方式:
基于对市场的基本了解,你应该可以想到目标客群时常可能会造访的网站,因此你可以到那些网站中积极响应,或是写张贴「惊天动地」的文章或图表资讯,甚至客座其中,而内容设定是针对你的目标客群所需。如果喜欢你的贴文的人,就会想要到你的网站去看看,如此一来你就成功地将读者引导到你的网站,进而可能因此透过email订阅你的文章或关注你的粉丝专页,冲高人气。
如果你有一点资本,又想要省时间,那就付费宣传吧!虽然需要付出一点金钱,但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很高的人气,并且建立一个固定会关注的粉丝数量。
进入第五阶段时,你已经有一定的粉丝数量。如果现在你有500个粉丝,以每个月10%的比例成长维持两年,两年之后你的粉丝将会累积到近5000人。其实看起来这样的累积人数并不多,每个月10%的累积人次应该是最小的成长目标。
那要如何达成每个月粉丝人数成长10%的目标呢?一样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首先你必须写下很多关于这群读者想要知道的可能内容,因为你的部落格必须提供源源不绝的资讯,才能够持续地抓住这些读者的目光。如果你只是很随兴地「想到什么写什么」,便很容易拖延或是跳过一些读者可能关注的讯息。此外,跳跃式的写法,也比较不容易与曾经发布过的其他文章做连结。
所以就把自己想象成一位老师或是教授,正在准备一个学期(18周),甚至是一个学年的课程,以主题性的分类去思考,你的目标客群可能会有兴趣的话题,或是你自己想要提供这些读者什么样的资讯。
比如说知名休闲运动服饰品牌Under Armour他们的部落格经营主题大概可以分成四类:
那你也可以依样画葫芦,针对你的智囊金库去分门别类,设计一个为期两年的时程表,「要写些什么内容、要在什么时候发布」。重要的是,尽量让这些内容有连贯性、一致性,并且要贴近读者的生活,以自己负荷得了的状态,排定时间,例如要一周定时发布两次,一周一次等。
不论你所提供的资讯多么珍贵、重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你不时时提醒人们自己的存在,这些粉丝就会在这个时代的大量资讯流下把你忘记了。
目前为止,最「不败」与读者维持联系的方式是email。在开始有了订阅者以后,就可以着手建立email清单。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以社群网络作为第二种沟通媒介,作为粉丝人数成长的助力(选对Social Media 品牌跨境的社群网站营销指南)。
在这个阶段,你已经有了至少几千名的忠实观众,他们喜欢你所发布的内容,你也提供了许多对他们来说宝贵的资讯。由于此时你已经建立自己与读者的关系,因此这正是个很好的机会─让读者创造市场需求,而你想办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同样也可以透过三个方法让粉丝为你将要开创的市场提供一些想法
第一种方法的操作,可以挑选订阅清单中的部分消费者做试验,告知读者你从哪里获得他们订阅的资讯,因为他们对于该产品或主题的兴趣,与你目前正着手的计划/产品有什么样的关联,希望能够获得他们宝贵的意见回馈,以及他们是否愿意支持你的计划或产品。
如果试验进行的顺利,就会有读者愿意预定你的计划或产品,类似于小型的募资平台测水温。当你在第一轮的试验结果成功之后,便可以进行第二、第三次试验,依次增加多一点的样本数。根据自己的估算,如在试验总样本数中有超过多少比例的人会预购产品,认定此产品有销售潜力。在经过读者给你的建议和修正之后,正式上架商品,相信会得到不错的成果。
第二种方式就是简易的针对读者做线上的投票,比如说,他们对哪类型的主题或是推出什么样的产品有兴趣,喜欢过去发布文章中的哪些内容等。但前提是,你必须设计一份好的问卷,才能透过这些问卷的结果,发现问题,以提出能符合读者期待的产品。
第三则是从读者的响应中去找到他们可能愿意会为哪些产品或服务付费,或是他们对于哪些议题想要延伸讨论,或知道更详尽的资讯。细读这些回应,也可从中发现新的商机。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推出你的产品让粉丝成为买家。由于前面的铺陈,让粉丝对你已经有一定的信任,因此不需要华丽的铺张,只要清楚简单地将你的概念,以不着痕迹、非商业化模式浓厚的方式传递,透过「邀约」的方式吸引读者愿意付费购买你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
如果在建立粉丝的过程中都十分顺利,意即累积的人气并不是「路人甲」,而是真正对你所发布的资讯感兴趣的读者的话;再加上如果有好的平台,顺利的话,让粉丝成为买家的转换率大概有20%。
你可以从产品找到对它有兴趣的消费者,做传统的销售模式;也可以先建立一群忠实粉丝,再从这群特定族群的需求中,找到创新之处。在建立读者的过程中,同时也是建构读者与你之间的关系,不仅让你可以更清楚知道潜在买家的特性,也能提供你对创造新的产品有不同的见解,找到现有市场的「Gap」,自己能够发挥的舞台,打造真正符合消费者期待的产品,减少失败的机会!